鄂博快訊
2023/7/20 9:30:12
瀏覽:3258人次
全國 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公布 ,2通在鄂州
國家文物局7月14日發(fā)布通知,公布了《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》,其中有2通在鄂州,分別是鄂州博物館館藏一級文物宋李深之及其龔夫人石墓志銘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怡亭銘摩崖石刻。
宋李深之及其龔夫人石墓志銘。1991年12月,在鄂州西山北麓的“653”油庫工程施工中,發(fā)現(xiàn)被盜掘過的宋代武昌(今鄂州)尉李援的父親李深之和母親龔夫人合葬墓。該墓出土志石三方:其―為志蓋,系黃庭堅篆書“有宋李深之墓”6字,其二為《有宋李公深之墓志銘》,由張耒撰,晁補之書,其三為《宋龔夫人墓志銘》,張耒撰并書,黃庭堅篆蓋。黃庭堅、晁補之、張耒等蘇門三學(xué)士,應(yīng)武昌尉李援的聘請,聚集于武昌樊山之麓,為其死去的父親李深之及母龔夫人撰書墓志銘。三學(xué)士合作實為世所罕見,堪稱墓志史上的“三絕”。且黃庭堅篆書目前為僅見。
怡亭銘摩崖石刻。怡亭銘摩崖石刻舊名“觀音崖”,因其石外形似猴,又稱“猴子石”。摩崖石刻高3米,寬2.8米。文字刻在一個高0.88米、寬1.7米的平面上,由序、銘、款三部分組成,從右至左直書。此銘共85字,其中序6行22字(篆書),銘5行40字(隸書),款3行23字(隸書)。銘文:“怡亭,裴鶠卜而亭之,李陽冰名而篆之,裴虬美而銘之曰:崢嶸怡亭,磐礴江汀;勢壓西塞,氣涵東溟;風(fēng)云自生,日月所經(jīng);眾木成幄,群山作屏;愿余逃世,于此忘形。永泰元乙巳歲夏五月十一日,隴西李莒八分書。直上西南。”永泰元年(公元765年),李陽冰與裴鶠 、裴虬、李莒聚于武昌。裴鶠在觀音崖上建亭,名為“怡亭”;李陽冰用篆書書序。四人中,裴鶠、裴虬系兄弟,鶠曾任容州長史,虬曾任諫議大夫,唐大歷四年(公元769年)出任著作郎兼侍御史、道州刺史。杜甫詩作《湘江宴餞裴二端公赴道州》中的“裴二端公”即指裴虬。李莒是唐代書法家,長于隸書,曾官越州錄事參軍,一說是唐代散文家李華的弟弟。宋人評“唐李陽冰篆,李莒八分書,裴虬為之銘,世謂三絕”。 1988年國務(wù)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為加強我國古代碑刻石刻文物保護管理利用,國家文物局組織各省、自治區(qū)、直轄市文物行政部門,梳理上報古代名碑名刻文物推薦項目近5600通,在充分聽取考古、歷史、文物、古文字、古文獻、書法等領(lǐng)域?qū)<覍W(xué)者和各地文物行政部門、文博機構(gòu)的意見,遴選形成了《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》。包含碑刻、摩崖石刻等1658通(方)重要文物,刻成年代從戰(zhàn)國至清,文字種類包含漢文、藏文、蒙文、滿文、維吾爾文等20種,全國31個省、自治區(qū)、直轄市均有分布,保管、收藏在323處文物保護單位和221家文物收藏單位。
《名錄》的公布,將有利于名碑名刻類的文物保護、管理、研究、利用工作。名錄全名單鏈接:國家文物局關(guān)于印發(fā)《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》的通知 (qq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