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管文保單位
2011/2/22 16:38:39
瀏覽:33945人次
怡亭銘摩崖石刻
怡亭銘摩崖石刻
全國重點(diǎn)文物保護(hù)單位。位于鄂州市城區(qū)濱江大道小北門外長江南岸江邊,距離市中心約1公里。是一塊東西長3.8米、南北寬3.3米的天然巖石,舊名觀音崖,俗稱猴子石。石刻是唐代名人李陽冰、李莒、裴虬等于永泰元年(公元765年)懷古游玩時(shí)留下的珍貴銘刻。
石刻在巖石北面,有李陽冰的篆書《怡亭銘并序》及李莒的隸銘、巴慰祖隸書題記、江恂隸書題記等銘刻。石刻平面呈橫長方形,長 1.2 米,寬 0.5 米,由篆隸二種書體組成,共78字:篆序 6 行,每行 4 字,每字徑約 12 厘米,共 22 字,系李陽冰篆。隸銘 8 行, 10 句,每字徑約 5 厘米,共 56 字。內(nèi)容為:“怡亭裴鶠卜而亭之,李陽冰名而篆之,裴虬美而銘之曰:崢嶸怡亭、磐礴江汀;勢(shì)壓西塞,氣涵東溟;風(fēng)云自生,日月所經(jīng);眾木成幄,群山作屏。愿余逃世,于此忘形。永泰元已巳夏五月十一日隴西李莒”。
此石刻下還有清代金石家巴慰祖題名隸書:“歙巴慰祖,著舟于此,遍覽舊跡,得元次山題名于郎亭山下島中,水落始見,留連十有七日,手拓諸摩崖而去,同游蘇門陶石,即時(shí)則乾隆五十一年之孟春也”。共計(jì)62字。
該石刻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李陽冰篆書所幸存在世的唯一原刻,具有很高的歷史與藝術(shù)價(jià)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