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事記
2006年大事記
1月,與中國錢幣博物館、北京科技大學、中國科技大學、湖北錢幣博物館、鄂州市錢幣學會、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開展的“中國古代范鑄法鑄錢工藝模擬實驗研究”項目獲2005年度全國“銀行科技發(fā)展獎”二等獎。
1月,為博物館大門、展廳和文物庫房等處安裝電視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;研制成功并為展廳每個展柜安裝了防盜振動報警器,使博物館安防設(shè)施建設(shè)首次達到二級風險單位防范標準。
4月,再次進駐三峽考古工地,6月,完成秭歸縣八字門墓地2000平方米的考古發(fā)掘工作。
4月,首次與武漢、黃石、黃岡等九城市博物館聯(lián)合舉辦了“8+1武漢城市圈文物精品展”,我館51件館藏文物精品被選中參展,參展文物數(shù)量居9個城市之首。
5月,觀音閣被國務(wù)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使我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至兩處。
6月,開展全國首個“文化遺產(chǎn)日”系列宣傳活動。
6月和7月,分別在《江漢考古》和《中國文物報》發(fā)表論文《中國青銅時代不存在失蠟法鑄造工藝》和《失蠟工藝不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選擇》,在學術(shù)界引起很大的反響。
7月,市委吳書記在視察博物館后主持召開的辦公會上明確表態(tài):市博物館要搬遷重建,新館選址定在寒溪公園。
10月,圓滿完成了隨州和蘄春博物館委托的館藏破損文物的修復任務(wù)。開創(chuàng)批量修復市外博物館館藏文物的先河
10月底,經(jīng)省文物鑒定組鑒定,館藏珍貴文物數(shù)量達到4527件(國家一級文物67件,二級文物622件,三級文物3838件)。無論是館藏文物總量,還是珍貴文物數(shù)量,均在全省地市級博物館中名列第二
12月,完成珍貴文物的信息采集文字錄入工作。